百度地图API自定义地图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» 男性健康

“久备不孕” 别慌!先排查这 5 个常见原因

2025-09-09 09:56:16 点击数:
“备孕一年多,还是没动静”“35 岁以上备孕半年,肚子始终没消息”—— 不少夫妻在备孕路上会遇到 “久备不孕” 的困扰,甚至因此陷入焦虑。其实,医学上对 “不孕” 有明确界定:夫妻双方规律同房(每周 2-3 次)、未采取避孕措施,35 岁以下女性超过 1 年未怀孕,35 岁以上女性超过 6 个月未怀孕,即可诊断为 “不孕”。此时无需过度恐慌,优先排查 5 个常见原因,明确问题后针对性干预,大部分夫妻仍能顺利受孕。
一、原因 1:男性精子问题 ——“受精主力” 不给力,先做精液常规
很多人误以为 “不孕都是女性的问题”,但临床数据显示,男性因素导致的不孕占比约 30%-40% ,精子质量差是最主要原因。若男性精子数量少、活力低或无精,即使女性身体完全健康,也难以完成受精。
1. 常见问题:少精、弱精、无精
  • 少精症:精液中精子浓度低于 1500 万 / 毫升,或一次射精精子总数低于 3900 万。可能导致精子 “数量不足”,难以突破宫颈黏液、到达输卵管与卵子相遇。
  • 弱精症:前向运动精子比例低于 32%(前向运动精子是能自主直线游动的 “有效精子”)。即使精子数量充足,活力差也无法游到卵子身边,更无法穿透卵子透明带。
  • 无精症:精液中连续 3 次以上未检测到精子,分为 “梗阻性无精”(输精管堵塞导致精子无法排出)和 “非梗阻性无精”(睾丸生精功能衰竭),后者完全无法自然受孕。
2. 排查方法:先做精液常规,简单高效
精液常规是排查男性精子问题的 “首选检查”,流程简单、无创伤,具体注意事项:
  • 检查前准备:禁欲 3-7 天(禁欲时间过短,精子数量可能不足;过长则活力下降),避免熬夜、吸烟、酗酒,不服用影响精子质量的药物(如抗生素)。
  • 检查内容:包括精子浓度、前向运动精子比例、畸形率(正常形态精子≥4%)、精液液化时间(30 分钟内完全液化),能快速判断精子质量是否达标。
  • 后续处理:若精液常规异常,需进一步排查原因(如精索静脉曲张、内分泌失调、长期高温环境暴露):
  • 轻度少精 / 弱精:通过调整生活习惯(戒烟戒酒、规律作息、补充锌硒)、药物调理(如促性腺激素)改善;
  • 重度少精 / 弱精或梗阻性无精:可通过人工授精(精子优化后注入子宫)或试管婴儿(体外受精)辅助生殖;
  • 非梗阻性无精:需评估是否有精子生成潜力(如睾丸穿刺活检),无潜力者可考虑供精辅助生殖。
二、原因 2:女性排卵障碍 ——“卵子工厂” 不工作,B 超监测找问题
卵子是受精的 “基础”,若女性不排卵或排卵不规律,即使精子质量再好,也无法形成受精卵。排卵障碍占女性不孕原因的 25%-30% ,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、卵巢早衰等问题。
1. 常见问题:不排卵、排卵不规律
  • 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:最常见的排卵障碍原因,约占排卵障碍的 60%-70%。患者卵巢内有大量小卵泡,但无法发育为成熟卵泡,导致长期不排卵或排卵稀发(如数月排一次卵),常伴随月经不规律(周期 35 天以上或闭经)、多毛、痤疮等症状。
  • 卵巢早衰(POF):40 岁前卵巢功能衰退,卵泡数量减少、质量下降,甚至无卵泡发育,表现为月经提前闭经、潮热盗汗等,严重时完全不排卵。
  • 其他排卵问题:如高泌乳素血症(泌乳素升高抑制排卵,导致月经不调、闭经)、甲状腺功能异常(甲亢 / 甲减均可能影响卵泡发育)、过度节食 / 肥胖(导致内分泌紊乱,影响排卵)。
2. 排查方法:B 超监测排卵,精准判断
通过 B 超监测可直观观察卵泡发育与排卵情况,是排查排卵障碍的 “金标准”,具体流程:
  • 监测时间:35 岁以下、月经规律女性,从月经第 10 天开始监测;月经不规律或 35 岁以上女性,从月经第 5 天开始监测。
  • 监测内容:观察卵巢内卵泡大小(成熟卵泡直径 18-25 毫米)、数量,判断是否有优势卵泡发育,以及优势卵泡是否能正常破裂排卵(排卵后卵泡消失,出现少量盆腔积液)。
  • 后续处理
  • 多囊卵巢综合征:先通过调整生活习惯(控制体重、低糖饮食)、药物(短效避孕药)调节激素,再用促排卵药物(如克罗米芬)促进卵泡发育,指导同房或人工授精;
  • 卵巢早衰:根据卵巢储备情况,轻度者可尝试促排卵治疗,重度者需考虑试管婴儿(使用促排卵药物获取少量卵子)或供卵辅助生殖;
  • 其他排卵问题:针对病因治疗(如高泌乳素血症服用溴隐亭、甲状腺异常调整甲状腺药物),激素稳定后再监测排卵。
三、原因 3:输卵管问题 ——“精卵通道” 被堵塞,造影检查明真相
输卵管是精子与卵子相遇的 “桥梁”,若输卵管堵塞、粘连,会直接阻断精卵结合的通道,导致 “精卵无法见面”。输卵管问题占女性不孕原因的 20%-30% ,多由炎症、手术后遗症引发。
1. 常见问题:输卵管堵塞、粘连、通而不畅
  • 输卵管堵塞:输卵管管腔完全不通,精子无法到达壶腹部与卵子相遇。常见原因:盆腔炎(衣原体、淋球菌感染引发的炎症,刺激输卵管黏膜充血、水肿,最终堵塞)、子宫内膜异位症(异位内膜组织种植在输卵管内,导致管腔狭窄堵塞)、宫外孕手术(如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后,局部瘢痕粘连堵塞)。
  • 输卵管粘连:输卵管与周围组织(如卵巢、子宫)粘连,虽管腔未完全堵塞,但会影响输卵管蠕动功能,导致无法正常拾取卵子、运输精子,甚至受精卵无法向子宫移动(增加宫外孕风险)。
  • 输卵管通而不畅:管腔部分狭窄,精子能通过但阻力大,受精卵通过时可能卡在狭窄处,引发宫外孕。
2. 排查方法:输卵管造影,明确通畅度
输卵管造影是排查输卵管问题的 “首选检查”,通过注入造影剂观察输卵管形态与通畅情况,具体注意事项:
  • 检查时间:月经干净后 3-7 天(此时子宫内膜薄,不易出血和感染)。
  • 检查流程:向子宫内注入造影剂(碘油或碘水),在 X 光或超声下观察造影剂是否能顺利通过输卵管,到达盆腔:
  • 若造影剂能顺畅通过输卵管,扩散至盆腔,说明输卵管通畅;
  • 若造影剂在输卵管某部位停滞,无法通过,说明该部位堵塞;
  • 若造影剂通过缓慢,局部有扩张,说明通而不畅。
  • 后续处理
  • 轻度粘连 / 通而不畅:可通过输卵管通液术(注入液体疏通轻微粘连)、中药灌肠(促进炎症吸收)治疗,后续监测排卵尝试自然受孕;
  • 中度 / 重度堵塞:若堵塞部位在输卵管远端(伞端),可通过腹腔镜手术(输卵管伞端造口术)疏通;若堵塞在近端(间质部)或手术效果不佳,建议直接选择试管婴儿(绕过输卵管,体外受精后移植胚胎)。
四、原因 4:子宫问题 ——“胚胎土壤” 不肥沃,妇科超声先排查
子宫是胚胎着床、发育的 “土壤”,若子宫存在结构异常或病变,会导致胚胎无法着床,或着床后发育异常(引发流产)。子宫问题占女性不孕原因的 10%-15% ,常见于内膜息肉、肌瘤、粘连等。
1. 常见问题:子宫内膜息肉、子宫肌瘤、宫腔粘连、内膜薄
  • 子宫内膜息肉:子宫腔内的良性增生组织,直径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。若息肉位于宫腔内,会占据胚胎着床空间,或影响内膜血供,导致着床失败;若息肉较大,还可能导致月经淋漓不尽。
  • 子宫肌瘤:子宫肌层内的良性肿瘤,根据位置分为 “浆膜下肌瘤”(向子宫外生长,通常不影响受孕)、“肌壁间肌瘤”(位于肌层内,较大时可能压迫宫腔,影响内膜容受性)、“黏膜下肌瘤”(向宫腔内生长,直接阻碍胚胎着床,是不孕的重要原因)。
  • 宫腔粘连:子宫内膜损伤后(如多次人工流产、宫腔手术),宫腔前后壁粘连在一起,导致宫腔变形、容积缩小,胚胎无合适着床空间,常伴随月经量减少、闭经。
  • 子宫内膜薄: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低于 8 毫米,被称为 “内膜薄”。内膜是胚胎着床的 “土壤”,过薄会导致胚胎无法附着,着床成功率大幅下降,常见于多次流产、内分泌失调(如雌激素不足)、宫腔粘连。
2. 排查方法:先做妇科超声,必要时进一步检查
  • 初步排查:妇科超声:月经干净后 3-7 天做腹部或阴道超声,可初步判断:
  • 是否有子宫内膜息肉(超声显示宫腔内高回声结节)、子宫肌瘤(显示子宫肌层内低回声结节,明确位置与大小);
  • 子宫内膜厚度(排卵期监测更准确,评估是否过薄);
  • 宫腔是否有粘连(超声显示宫腔线不连续、内膜回声不均匀)。
  • 进一步确诊:宫腔镜检查:若超声提示宫腔粘连、黏膜下肌瘤或息肉,需通过宫腔镜检查(微创,可直观观察宫腔内情况)明确诊断,同时可进行治疗(如宫腔镜下息肉切除、肌瘤切除、粘连分离)。
3. 后续处理:
  • 内膜息肉 / 黏膜下肌瘤:宫腔镜下切除,术后 3-6 个月复查超声,内膜恢复正常后再备孕;
  • 肌壁间肌瘤:直径<5 厘米且无月经异常,可先尝试备孕;直径≥5 厘米或影响月经 / 内膜,需手术切除后再备孕(术后需避孕 1-2 年,避免子宫破裂);
  • 宫腔粘连: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,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或服用雌激素,促进内膜修复,3-6 个月后评估内膜情况,再决定是否备孕;
  • 内膜薄:排查原因(如雌激素不足补充雌激素、甲状腺异常调整药物),同时通过饮食(多吃豆制品、富含雌激素的食物)、药物(如生长激素)改善内膜厚度。
五、原因 5:免疫或内分泌问题 ——“隐形障碍” 扰受孕,针对性检查找根源
除了上述明显的器质性问题,免疫异常或内分泌紊乱也可能成为 “隐形不孕原因”,占比约 10%-15%,容易被忽视,但对受孕影响显著。
1. 常见问题:免疫异常、内分泌紊乱
  • 免疫异常:女性体内存在 “抗精子抗体”“抗子宫内膜抗体”“抗磷脂抗体” 等,会攻击精子或胚胎,导致不孕或流产:
  • 抗精子抗体:女性生殖道炎症(如阴道炎、宫颈炎)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,抗体附着在精子表面,使精子活力下降、无法穿透宫颈黏液;
  • 抗磷脂抗体:抗体攻击血管内皮细胞,导致血栓形成,胚胎着床后可能因血供不足而停止发育,常伴随反复流产;
  • 抗子宫内膜抗体:子宫内膜损伤后,免疫系统攻击内膜组织,影响内膜容受性,导致胚胎无法着床。
  • 内分泌紊乱:除了之前提到的甲状腺功能异常、高泌乳素血症,还包括 “黄体功能不足”(排卵后黄体分泌孕酮不足,导致内膜无法维持适宜着床的状态,即使着床也易流产)、“胰岛素抵抗”(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,胰岛素升高影响排卵和内膜容受性)。
2. 排查方法:针对性抽血检查
  • 免疫相关检查:抽血检测抗精子抗体、抗子宫内膜抗体、抗磷脂抗体(如抗心磷脂抗体、狼疮抗凝物),明确是否存在免疫异常。
  • 内分泌相关检查
  • 甲状腺功能(TSH、FT3、FT4):排查甲亢、甲减;
  • 性激素六项(月经第 2-4 天查):评估卵巢功能、是否有高泌乳素血症、黄体功能(排卵后 7 天查孕酮,判断黄体功能是否不足);
  • 胰岛素释放试验:排查胰岛素抵抗(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或肥胖女性优先检查)。
3. 后续处理:
  • 免疫异常:抗精子抗体阳性者,可通过避孕套隔离疗法(避免精子与生殖道接触,减少抗体产生)+ 免疫抑制剂(如糖皮质激素)治疗;抗磷脂抗体阳性者,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、低分子肝素,预防血栓,改善胚胎着床环境;
  • 内分泌紊乱:黄体功能不足者,排卵后补充孕酮(如黄体酮胶囊);胰岛素抵抗者,通过控制饮食(低糖低脂)、运动、服用二甲双胍改善;甲状腺异常者,调整甲状腺药物(如甲减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),激素稳定后再备孕。
关键提醒:夫妻同查,避免 “盲目甩锅”
很多夫妻遇到 “久备不孕” 时,会先让女性做全套检查,却忽略男性排查 —— 这种 “单一排查” 不仅浪费时间,还可能错过真正的病因(如男性无精却让女性反复做输卵管造影)。建议夫妻同时就医排查
  • 男性先做精液常规,若正常再排查女性;
  • 女性按照 “排卵监测→输卵管造影→子宫检查→免疫内分泌检查” 的顺序,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排查,避免过度检查。
“久备不孕” 不是 “生育死刑”,而是身体发出的 “需要调整” 的信号。明确原因后,通过生活调整、药物治疗或辅助生殖技术,80% 以上的不孕夫妻能成功受孕。关键是保持耐心,避免焦虑,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干预,好孕终会到来。